您好,欢迎您访问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自2月中旬以来,我市气温逐步回升,小麦生长进入了返青起身阶段。但由于自去年秋播以来积温明显偏低,尤其是越冬期间积温偏低较多,小麦生长转化较慢,但由于去年秋播工作抓得紧,完成时间(稻茬)整体提前15-20天,根据全市作栽系统于2月22日对全市小麦返青期苗情调查,总体上好于上年,但苗情不平衡性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旱茬麦苗情普遍较好,但部分旺长田块出现冻害,东海、赣榆西部出现旱情,部分田块旱情较严重;稻茬麦越冬生长转化正常偏弱部分田块播种偏迟,播量偏大,苗体较小。当前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小麦加快生长,如果雨水继续偏少,西部旱茬小麦旱情将进一步加重,同时还存在春季“倒春寒”冻害风险。因此,针对今年苗情特点,各县区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进一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力争再获夏粮丰收。
一、越冬期间气候特点
1、越冬期间气温偏低,不利于晚播稻茬小麦转化。据市气象部门资料,今年我市小麦越冬期间(12月11日-2月20日)0℃以上有效积温为147.2℃,比上年同期的230.8℃低83.6℃,比常年132℃高15.2℃。冷冬不利于晚播稻茬小麦转化。据调查,稻茬小麦越冬期间出生了1张多叶片,比去年同期少长近1个叶龄。
小麦播种以来积温情况
单位:℃
年度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上旬 |
2月 中旬 |
越冬期 |
秋 播 以 来 |
2018年 |
497.1 |
280.1 |
93.4 |
39.8 |
2.7 |
27.8 |
147.2 |
940.9 |
2017年 |
524.6 |
275.7 |
128.8 |
84.4 |
21.3 |
53.1 |
230.8 |
1318.7 |
2016年 |
521.5 |
291.5 |
117.2 |
46 |
19.2 |
43.6 |
166.8 |
1039 |
常年 |
525 |
307 |
103 |
22 |
17 |
35 |
132 |
1009 |
注:越冬期间指(12月11日-2月20日)、秋播以来指(秋播至2月20日)
2、秋播以来、越冬期间降水偏少,西部麦田旱茬出现旱情。自秋播以来降水为101.9mm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不到,比常年114.7mm还少12.8mm。降水虽然偏少,但分布较为有利秋播和小麦越冬生长。1月4-8号我市普中到大雪,基本解除了稻茬麦旱情,旱茬小麦旱情也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全市出现旱情面积有30万亩,严重面积有1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海、赣榆西部。
小麦播种以来降水分布
单位:mm(毫米)
年度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上旬 |
2月 中旬 |
越冬期 |
秋播以来 |
2018年 |
70.3 |
6.2 |
3.2 |
22.1 |
0 |
0.1 |
19.8 |
101.9 |
2017年 |
200.5 |
11.2 |
42.8 |
63.5 |
5.2 |
2.5 |
114 |
325.7 |
2016年 |
12.8 |
158.5 |
12.6 |
5.7 |
4.8 |
25.8 |
48.9 |
220.2 |
常年 |
36.4 |
32.8 |
14.1 |
16.8 |
4.8 |
9.8 |
37.9 |
114.7 |
注:越冬期间指(12月11日-2月20日)、秋播以来指(秋播至2月20日)
二、返青期苗情
1、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三叶以上大茎蘖均多于上年。据2月22日调查,今年全市小麦返青期主茎叶龄为5.8叶(比越冬初期长1.4叶),单株茎蘖2.8个,三叶以上大茎蘖1.5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多0.2叶、多0.69个、多0.5个。亩总茎蘖80.2万,比上年增加1.7万。单株次生根6.8条,比上年同期多0.5条。虽然今年遇上低温冷冬,稻茬麦越冬期间转化较慢,但由于去年秋播(稻茬)完成提前15-20天,稻茬小麦冬前长势良好,全市返青期苗情各项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
2、三类苗面积是近几年来较少的一年。据调查统计,全市返青期小麦旺长苗和一、二、三类苗分别为16万亩、151万亩、120万亩、92万亩,分别占比4.4%、41.6%、33.1%、25.3%,分别比上年减1.1%、增7.8%、增0.1%、减7.9%。三类苗面积是近几年来较少的一年。
3、县区之间苗情差异较大。相对晚播面积较大的灌南县、灌云县小麦叶龄偏低,群体偏小,灌南县返青期平均主茎叶龄5.1叶,亩总茎蘖72.5万,单株茎蘖2.6个。而旱茬面积较大,秋播进程偏早的赣榆县今年返青期苗情相对较好,平均主茎叶龄达7.3叶,亩总茎蘖达90.8万,单株茎蘖达3.4个。
4、降水偏少,西部旱茬小麦出现旱情。由于今年秋播以来降水只有101.9mm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比常年还少12.8mm。越冬期间降水仅为19.8mm,比去年少94.2mm,比比常年少18.1mm。虽然1月上旬全市普降中到大雪,但我市西部东海干于旱茬小麦旱情仍较重。据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出现旱情面积达30万亩,严重旱情面积有10亩。
三、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月19日以后进入雨水节气,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期,随后进入拔节期,当前正是开展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住春节期间大量劳力返乡的有利时机,加强组织宣传发动,把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清沟理墒抗旱防渍。“麦田一套沟,从种管到收”。春季降水量一般偏多,一旦产生渍害,则小麦根系生长受阻,吸收功能下降,就会造成苗情素质下降,分蘖成穗、每穗粒数、千粒重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特别对那部分晚播小麦目前刚刚出苗、有的还在土里鼓芽。因此,春季田管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内外三沟,抗旱防渍。
2、因苗适施返青接力肥。对于晚播稻茬麦返青期有明显落黄趋势和基本苗偏少、茎蘖数不足的田块,要尽早适当施用返青接力肥,每亩施用尿素5~7 kg,可结合阴雨天气或沟灌洇水追施肥料,以促进苗情转化。
3、控旺促壮防倒伏。有旺长趋势的旱茬小麦要在返青后墒情适宜(表土干燥发白)时适度镇压,或在拔节前结合化除和纹枯病防治尽早进行化学调控,一般每亩用40~50 g“矮壮丰”兑水30 kg叶面喷施,控制无效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防后期倒伏。对于基本苗和总茎蘖偏多的稻茬田块,以及返青肥施用偏多的田块,宜在返青后拔节前进行适度化控。小麦始穗至扬花期可每亩使用100 ml“劲丰”兑水30 kg叶面喷雾,既可控制株高壮杆防倒伏,也能增强光合作用、抗干热风、提高干物质积累与有效转运。
4、适时普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一般掌握在小麦倒3叶期、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施用,并掌握“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的原则。孕穗肥要根据苗情酌情施用,茎蘖数适宜、叶色正常偏淡、倒伏风险小的田块可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施用。长势较好的一、二类苗拔节孕穗肥通常可分两次施用,拔节肥一般每亩施纯N 4~6 kg、P2O52~3 kg、K2O 3~5kg,以施用“复合肥+尿素”或专用配方肥为宜(每亩45%复合肥15~20 kg+尿素5~8 kg);孕穗肥每亩施尿素5~8 kg。特别注意肥水结合,趁降雨施肥或施肥与灌溉相结合,以提高肥效。长势较差的三类苗可一次性施用拔节孕穗肥,每亩45%复合肥20~25 kg+尿素8~10 kg。
5、预防“倒春寒”冻害并及时补救。预防“倒春寒”冻害重在培育壮苗、防止旺长和小麦过早拔节。一旦春季小麦拔节后出现0℃以下的“倒春寒”天气,要在低温发生后2~3天逐日田间剥查小麦幼穗受冻情况,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 kg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 kg斤,上限值不超过15 kg,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
6、加强春季病虫草害防治。一是尽早化学除草。对于草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在小麦拔节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温8℃以上(3月上中旬)抢晴用药,并避免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用药,以防发生冻药害现象。二是防治纹枯病。春季回暖后及时防治纹枯病,特别是早播、群体偏大的田块要重点及时用药预防。三是加强以赤霉病为主的中后期病虫害防治。4月底5月初小麦抽穗扬花初期主动用药防治赤霉病,兼治白粉病、蚜虫,并结合根外喷肥,实现一喷多防,防干热风、高温逼熟,增粒增重,确保丰收。(市作栽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