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直播 >> 在线访谈

粮食安全背景下,全市稻米产业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5-31 11:36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1. 主题:粮食安全背景下,全市稻米产业发展情况

  2. 嘉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徐德利

  3. 时间:2021年5月28日(周五上午8:50到达,9:10 开播)

    四、地点:连云港市电台(花果山大道108号连云港广电文化影视城)

     

    访谈主要内容:

    1问: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环境发生了新的形势,请谈谈当前粮食生产总的形势。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从国际上看,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国际农产品生产供给造成很大的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的粮食稳产保供压力加大。从国内看,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方面种粮效益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需要快速增长。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变得尤为重要,意义十分重大。

    2问:我市粮食生产存在哪些问题?

    我市作为全省的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市粮食生产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粮食价格连续两年下跌,土地流转成本居高不下,种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种粮效益持续走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压力很大;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低高温及连阴雨等病虫害以及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等等因素,对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

    可喜的是,去年以来,受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影响,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种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强粮政策不断推出,种粮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粮食综合收益得到较快恢复,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问:我市今年粮食生产的具体任务。如何来完成今年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粮食生产作为这“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关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决策部署,粮食面积和总产只增不减的总要求,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进一步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首次提出实行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省政府加强对市县区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并列入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对各地面积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今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政府下达我市今年粮食生产目标播种面积768万亩、产量73.7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4万亩,1.9亿斤

    今年3月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 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通知贯》,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要求各县区将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具体作物,确保每个县区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抓好当前粮食生产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扛稳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抓紧抓实抓细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的农业生产任务,全力夺取夏粮丰收,打好秋粮基础,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从目前各县区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已经基本落实到位。农情调度,夏粮较去年增加面积了 万亩。

4问:水稻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关系到粮食全年的任务,请问介绍一下今年我市稻米产业发展有何举措。

2021年,全市水稻生产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头等大事,聚力聚焦“保供、提质、绿色”三大任务,坚持稳定面积产量、提升质量效益、推进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水稻产能、提升稻米品质、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增强水稻稳产保供增收能力,推动我市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314万亩以上,单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确保总产基本稳定。具体方面:优良稳产食味水稻品种推广面积145万亩以上,占比达45%以上;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压缩直播稻面积;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供秧,水稻集中育秧比例40%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5000亩以上示范片10个、千亩以上示范方30个;培育省级“味稻小镇”1-2个、味稻田园1个,培育“连天下”优质稻米品牌30 个,获“江苏好大米”、江苏稻米十大品牌5家以上。

5问: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新的“三品一标”,即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我们在水稻方面如何做的?

首先在品种培优方面,主要做好:

如何加快优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优良食味品种占比,是当前水稻生产我们必须抓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绕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开展量质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培育和筛选,重点选择产量潜力大、食味品质佳、综合性状强、丰产多抗广适、市场潜力好的优质品种,扩大优良食味水稻生产,比重达45%以上,改善杂交籼稻品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加大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加大华粳5号、南粳 5718、徐稻 9 号、华粳9号、连粳15、南粳518等优良食味稻米品种的推广力度,示范连粳 18、南粳9308、南粳66、天隆粳6号、淮稻20、佳源粳 1 号等新品种,整体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

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食味杂交籼(粳)稻品种,减少综合抗性差、生育期较长、食味品种差的品种应用。加强彩色稻(米)、富硒大米、富锌大米及宜糖大米等特色功能稻米引进开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

6问:品质提升方面,稻米产业发展如何推广应用新技术,稳定提高稻作水平。

一是: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培育适龄壮秧。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室内暗化出苗、硬地摆盘炼苗、无纺布(防虫网)覆盖、微喷灌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加强壮秧培育技术指导及培训,突出控种、控水、化控等育秧关键技术要点,培育适于毯苗(钵苗)机插的适龄壮秧。加快推进高标准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集中育供秧比例,集中育秧面积2万亩以上,水稻集中育秧比例45%以上;充分利用农用晒场、工业厂房前后水泥地、田间硬质路面、葡萄架下设施农业用地、幼果林地空间等进行育秧。

二是: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以提高机插秧关键环节机械作业水平,推进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扩大毯苗机插面积以及机插秧种植规模,示范推广钵苗机插技术。开展插秧、施肥、化除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加强生育约束型直播稻机械精量直(穴) 播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努力压减粗放直播稻种植,全面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

三是:示范推广水稻绿色栽培技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形成一批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良种良法配套模式,集成推广适宜不同播栽方式、不同品种类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高不同播栽方式高产栽培的适宜基本苗、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等关键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以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为指导,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 节种节能等为目标,加强新时期稻麦周年量质协同提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积极推广大型植保机、无人机作业,提高效率,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化肥、农药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绿色发展。

四是:强化水稻抗逆应变技术应用。针对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台风、涝灾等栽培逆境,积极开展水稻生长调理剂、抗倒伏产品等试验示范,集成应用肥水调节、生物试剂调控等抗逆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生产抗逆应变能力。立足科学防灾,强化灾情预测预警,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是: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需求的地区,继续示范推广稻鸭、稻渔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科学合理利用稻田资源,促进水稻、鸭子、鱼虾等共生互利,生产鸭稻米、虾稻米、稻田鸭、小龙虾等绿色农产品,提高复合种植效益。积极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西瓜(草莓)”、“水稻+绿肥”等生态链转换型的种植模式,推行稻菜、稻果、稻肥等轮作,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7问:在品牌打造方面,我们有哪些措施?

这几年,我市以“连天下”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努力打造我市的优质稻米品牌。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加工工艺装备的升级改造,提升稻米加工、包装和储藏品质,打造中高端大米产品。二加强品牌培育。是督促各类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和稻米行业协会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积极开展质量认证、产地认证,以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的申报。按照“一个优势区域、一套标准体系、一个公用品牌、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标准,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大米知名品牌,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业品牌、精炼一批产品品牌、做优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优而响”的特色功能稻米品牌,东海大米被评为全国十大稻米品牌,“连天下”区域稻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三是举办稻米评鉴评比。连续举办三届“连天下”连云港优质稻米品鉴会,共评选出金奖32个,银奖46个,“连天下”好大米十大品牌。同时,组织稻米加工企业参加积极市内外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先后参加五届“江苏好大米”、江苏好粮油等评选,获特等奖、金银奖以及十大稻米品牌50多个,打造成了如“盐田玉”、 叮当河、“晶谷子”、“云稷福”“新士鑫”、“润明”、越秀等一大批稻米品牌。四是加强市场营销。利用新式营销手段,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品牌宣传营销,积极发展大米直供直销、电商销售等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服务,促进线下线上营销结合,提升我市稻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五是强化稻米产品多元化开发。加强稻米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升级,推动稻米精深加工现代化、自动化。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开发方便米饭、方便米粉、酥脆饼干、米制饮料以及米淀粉、发芽糙米、米胚芽、大米蛋白米糠油等深加工产品,推动稻壳、米糠等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水稻产业附加值。

总之,我们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味稻小镇”建设等为载体,扶持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分步配套建设比较完备的收获、冷储、加工、营销体系,系统打造好产业、好产品、好品牌,带动稻米产业跑出“加速度”,努力打造“连天下”区域公共品牌。

8问:标准化生产方面,怎样强化产业化规模生产,推进稻米全产业链建设。

一是:强化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稻米产业园、产业化示范基地、家庭农场集群等实体,使之成为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平台。基地建设要突出优质品种+绿色生产+储藏加工+品牌销售的运行模式,从品种、种植规程、加工储藏到大米产品全覆盖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实现单品管理收获、低温烘干储藏、统一加工包装;要高度重视冷藏保鲜设施配套建设,切实增强稻米生产供给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全市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40个,面积50万亩以上。

二是:强化水稻生产专业化服务。积极创新生产经营及服务方式, 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劳动力状况、农户生产需求、服务组织能力等,积极发展水稻育供秧、机插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单个环节、多个环节和全程托管的多种形式托管种植模式,带动提升小农户水稻生产技术覆盖率。通过政策、项目扶持,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适度扩大服务规模,拓展服务功能,加强专业化服务人员技术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是:提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平。科学制定技术方案,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以及优先在稻谷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突破技术薄弱环节和组织方式瓶颈,集成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中育供秧、绿色防控等标准化技术模式。聚焦重点品种,对“靶”精准发力,挖掘品种最大增产增效潜力。强化专家挂片指导制度,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蹲点包干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高稳产增产、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到位率,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确保建立水稻5000亩以上示范片10个,千亩以上示范方30个,提高实施质量,带动标准化生产。

9问:在推进稻米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何做法。

在稻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强稻米特色小镇建设。积极组织有关乡镇和稻米加工企业参加“味稻小镇”、“味稻田园”等评选推介活动,创建了东海县平明镇、灌云县东王集乡等省级“味稻小镇”5家,灌南新集镇“稻渔小镇”1家,灌南县李集镇“味稻田园”1家,依托稻米特色小镇,积极推进稻米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建设“水稻主题公园”、“味稻田园”,从田园基础设施、功能设计、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组织能力、科技应用、三产融合、示范引领等方面进行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品种优质化、生产绿色化、管理智能化、产业高效化、产品品牌化、主题田园化”的全产业链互通融合的美丽稻园。大力挖掘稻作文化和休闲观光旅游潜力,组织开展稻田文字画像创意设计、摄影比赛、稻田龙虾垂钓、稻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推进水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0问:刚才你讲了今年水稻生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抓好水稻生产如何推动新的“三品一标”,请谈谈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在稻米生产全过程中,如何增强技术指导服务能力。

围绕稻米生产全程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三大“农技行动”,突出抓好苗情监测、田管指导、绿色栽培、防灾减灾等生产指导,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构建稻米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线上线下同步指导。密切关注水稻生长动态,于水稻育秧移栽、够苗搁田、拔节长穗等关键时期,根据水稻苗情、天气条件、病虫情报等,因地制宜及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手机App、技术明白纸、宣传条幅等形式及时传递到种植大户。推行专家挂钩指导服务,于关键季节、关键生育期开展线上诊断、微课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现场指导,提高技术应用到位率。

二是:强化苗情监测调度和分析决策。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为平台,全力构建完备的苗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苗情、水情、旱情、虫情、肥情,及时开展综合分析,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推进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加强灾害监测,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积极沟通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制定针对性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指导服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四是: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围绕水稻生产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研究,提高水稻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储备。

11问:请谈谈粮食生产上有哪些基本的补贴政策?

  1. 连云港市辖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和范围?

    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标准为120/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原则上对种地农民拥有承包权的耕地、村组机动地在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或土地确权时被确认的耕地、国有农场和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耕地给予补贴。(以下6种情况不享受补贴:①已作为畜牧养殖场占用的耕地,以实际占用的面积为准。②已颁发林权证的林地和已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土地。③成片耕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④非农业征(占)用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⑤经区级人民政府认定,长年抛荒的耕地。⑥经区级人民政府认定,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地条件的耕地。)

    2.2020年连云港市辖区稻谷补贴标准和范围?

    稻谷补贴以县域为统一标准,各县根据本地水稻生产情况,制定本县的补贴政策。其中市辖区标准为:


    稻谷生产者补贴计发依据原则上为2020年稻谷实际播种面积和种植模式,具体补贴标准和范围为:

    50亩以下的稻谷生产者每亩补贴65元。

    50-500亩的稻谷生产者每亩补贴130元。

    500-1000亩的稻谷生产者每亩补贴180元。

    1000亩以上规模稻谷生产者每亩补贴230元。

    5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生产者每亩补贴300元。

    各类稻谷生产者只享受一次补贴,不重复发放,补贴依据和补贴标准在市区范围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