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新闻 >> 县区动态

赣榆区沙河镇:沙河镇北朱果村“产业+就业”脱贫实践

发布日期:2019-08-30 10:48信息来源:赣榆区政府 浏览次数:

一、背景情况

北朱果村位于沙河镇北部,1965年从石梁河库区搬迁到原大岭公社“小站湖”,2001年乡镇合并后隶属于沙河镇,2016年确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全村共有345户,1245人,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2户80人。全村耕地面积1160亩,80%的耕地流转。

2016年北朱果村被列为省级经济薄弱村后,如何帮助北朱果村脱贫致富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摸底排查,本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村集体经济特别薄弱,无经济实体,积累几乎为零。二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绝大部分土地已流转,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水稻、小麦和花生为主的种植收入非常有限。三是地势低洼,所处的地理环境较差,每年夏季汛期经常会发生水灾,目前是沙河镇夏季防洪重点村。四是缺少致富带头人,缺少种养能手、经营能人。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和劣势,连云港市扶贫工作队、沙河镇党委政府、沙河镇扶贫工作站及村干部共在一起多次探讨,一致认为,必须抢抓机遇,最大程度发挥本村的主要优势:一是原村小学已废弃多年,留下一块66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当时该土地8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二是全村18-55岁劳动力有600多人,约70%劳动力在家,其中大部分劳动力季节性在周围村庄打零工。而且周围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半径2.5公里范围内有13个自然村,人口1.7万左右。三是紧挨着殷大公路和青沙公路,交通便利。四是村两委班子团结。班子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干成事的前提,众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济开大船。只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为群众谋来福祉。

立足村情实际,通过对比本村主要优势、劣势,并从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及实际状况分析,本村适合采取以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为主的实现形式,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以带动脱贫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来又经过多次调研,接洽了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服装、沙发用品及床上用品于一体的大型家纺企业。是上海市工业销售500强企业之一。目前在国内有14家企业, 2016年全球销售26亿元,利润1.6亿元。

紧接着,连云港市扶贫工作队、沙河镇党委政府、上海东隆品公司主要相关方经过多次洽谈、现场考察,最终和连云港东隆纺织制品有限公司达成投资和租赁协议。由市扶贫工作队协调水库后扶资金建设钢结构标准厂房2532平方、员工食堂200平方米、宿舍200平方米及其他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东隆公司每年交租金18万元,投产后确保每年上交税款200万元以上,沙河镇政府在所收税收地方留成部份每年扶持北朱果村10万元,确保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8万元。

图1:北朱果村标准化厂房外景


项目确定之后,扶贫工作队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市水利设计院、赣榆区水利局、赣榆区水建公司。从设计到施工,层层落实,扎实推进。沙河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到现场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确保项目有序推进。2017年3月1日,连云港东隆纺织制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公司采用计件薪酬制度,人均月工资4000元左右,目前已到岗员工近100人,其中优先解决了低收入户近40人就业,确保本村21户一般贫困户68人年内全部脱贫。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回报社会,对增加北朱果村集体收入和本村及周边村庄低收入户脱贫致富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图2:北朱果村标准化厂房内景


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17年,北朱果村继续抢抓机遇,再接再厉,积极努力争取工作队、沙河镇党委继续在项目上给予北朱果村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助力连云港东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村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根据与上海东隆公司达成的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将再调整建设用地18亩,积极争取再建50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标准厂房,东隆公司将会把其位于上海总部的服装车间全部迁移至北朱果村,届时可解决就业600余人,年上交税款1000万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赣榆区沙河镇属于江苏省石梁河库区,是江苏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脱贫攻坚任务重。北朱果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级资源匮乏,集体无稳定收入来源,人多地少,贫困户无收入来源。为此,北朱果村充分发挥村及周边劳动力充足这一优势,兴建标准化厂房,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村集体收入达标,贫困户增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厂房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标准化厂房引领北朱果村实现“新八有”,实现全村脱贫,北朱果村获“2018年度全市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标准化厂房让北朱果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整合资金,让资金形成合力。

市扶贫工作队队长戴振伟同志多次带队到北朱果村实地考察,同沙河镇党委政府、沙河镇扶贫工作站及村干部针对北朱果村的优劣势资源多次探讨,根据北朱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利用北朱果村有闲置的学校和废旧村部这块建设用地,及移民后扶村这两大优势,整合移民后扶结余款及后方单位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在北朱果村闲置学校和旧村部基础上建设标准化厂房2000多平方米,发展产业扶贫。

(二)落实乡镇党委主要责任人包村制度。

由镇党委书记王维志同志亲自包村,对标准化厂房从选址、立项、申报、建设到厂房招租、招工,全程参与,助推标准化厂房早日见效。北朱果村标准化厂房从2016年6月25日开始调研论证到2017年3月1日开业,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

(三)充分发挥基层“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

村“两委”班子一方面开展包队包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对贫困户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帮扶活动,宣传扶贫政策。一方面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服务工作。村支部书记和村长在厂房的回填土建设、厂房建设过程中是夜以继日地蹲守在建设地点,做好过程监督。同时,在厂房建成投入运营后,村干部积极参与招工,组织村干部协助服装厂组长到附近10个村进行招工,把服务好服装厂,做大做强服装厂,看成是村“两委”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经验启示

(一)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时,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又要结合薄弱村实际,找准问题短板,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精准发力。结合本地区实际,就要摸清“家底”。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工作,加强信息采集和管理。摸清了“家底”更要用好“家底”。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开发,找出本地区的贫困原因,发现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再根据本地区优势主动寻找、挖掘经济发展增长点,由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

(二)市级扶贫工作队和派驻的“第一书记”,在薄弱村脱贫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市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统筹协调扶贫资金、落实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帮助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三)基层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党委负起基层扶贫主责,政府在扶贫中起主导作用,参与整个扶贫开发工作,同时成立扶贫工作站,专门为扶贫开发工作服务。

(四)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发展是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必经之路。只有铸就产业根基,脱贫攻坚才能达到长久、可持续的效果。产业扶贫是实现“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贫困人口的增收,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只有让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道路走得更好、更稳。

(五)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扶贫。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取得最大成效。党委政府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沙河镇扶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