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栏目 >> 扶贫

新华日报关注灌云县脱贫攻坚工作

发布日期:2020-09-01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灌云县南岗镇岗东村的岗东外贸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成袋的洋葱堆放在田间地头,20多个村民正忙着农活。“今年,地里白洋葱收了20万斤,红洋葱收了1万多斤,价格在每斤五毛左右,单是洋葱,亩均收益就能达到近5000元。”岗东村党总支书记殷占杨说。

岗东外贸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于2018年6月份,占地240亩,由村集体扶贫企业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公司深度对接两个农产品外贸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签订为期三年的保底收购合同,聘用村干部参与基地管理,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这一做法被称为“岗东模式”。

“我们村由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曾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8年之前村部主要靠出租厂房,每年仅有几万元收入。后来,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村里打造‘岗东模式’,去年村集体收入达115万元。”殷占杨激动地说。

“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不方便,在这里干活挺好的,离家只有一里路,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每天70元,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60岁的岗东村村民潘志强倚着锄头,农活忙累了,便在田埂上休息一会儿。示范基地向所有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打开大门,在这里干农活,可以获得一份可观的收入。岗东村还依托示范基地,积极谋划二产,拉长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现在,“岗东模式”已在灌云多地得到推广。

对灌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脱贫是最大的心愿,富民是最大的追求。“十三五”以来,灌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突出的发展任务、最紧要的民生工程,坚持产业扶贫、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同步发力,强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到2019年底,灌云县全面完成9.79万低收入人口和62个省市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向全面建成小康迈出决定性一步。

“灌云虽然去年已经脱贫摘帽,但对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丝毫不能降低。我们正多措并举,搞好脱贫攻坚‘总复习’,考出脱贫攻坚‘好成绩’,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灌云县政府扶贫办副主任邱伏兵说。

“这钱真是雪中送炭,感谢政府的帮忙!”南岗镇五户村村民朱正东不久前拿到了防贫保赔付的8800多元,生活得以维持。43岁的朱正东今年5月7日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七拼八凑才借齐了治病的4万多元钱。做了手术,却再也不能干重活,面对身体不好的老母亲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他向村里寻求帮助,经过多个流程核实,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根据后续的情况,我们还将依据政策,向他发放赔付金。”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灌云支公司专员王春雨说。

防贫保项目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是灌云县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服务,共投入财政资金498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每人交60元保险,专款专用于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今年以来,灌云县组建精准防贫工作办公室,负责防贫预警线制定、监测任务分解、开展防控救助等工作。按照9000元标准设置防贫预警线,对低于预警线的农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施定向跟踪。同时设置防贫保障线,对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人群,纳入防贫范围,给予医疗特别救助、教育特别救助、灾害特别救助等帮扶举措,筑牢防贫“保护墙”,确保高质量脱贫,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为了确保脱贫不含水分,灌云县2017年6月启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10月建成正式运行。同时建立系统运行使用的相关制度,先后出台《灌云县“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方案》《关于建立“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每年四个季度“阳光扶贫”走访时,由帮扶责任人将相关表格输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实现实时可查,保证措施落实的真实性。

目前灌云县“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显示的扶贫资金总额为29875.18万元、涉及7个部门、资金线达28条。“我们将按照《连云港市‘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确保系统常态化高效运转,资金来源清晰可查,扶贫项目资金拨付相关票据及时录入。”邱伏兵说,“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在推进灌云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灌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平台和有效监督平台。

下一步,灌云县将充分发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作用,将扶贫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富民、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卫生改厕等各类涉农资金统一纳入“阳光扶贫”系统监管范围,从严做好数据录入、审核把关、动态维护等工作。

新华日报见习记者 胡阳梅

新华日报记者 吉凤竹

新华日报通讯员 傅校枫 马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