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新闻 >> 处室动态

全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0-12-30 15:24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一、全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概况

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推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发展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主要包括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2019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305万吨,其中,还田肥料化利用229万吨,离田“五化”利用76万吨(饲料化利用24万吨,燃料化利用16万吨,基料化利用20万吨,原料化利用16万吨)。

1.政策落实。制定印发《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实施方案》《关于下达2019年度第三批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专项资金(秸秆综合利用奖补)的通知》,全面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增值。借力市级秸秆综合利用按量奖补资金,从初期的300万元增至目前360万元,全面助推秸秆打包离田工作。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按量奖补基数为1000吨,奖补标准为10元/吨,统一收储主体最高奖补不得超过20万元。各地秸秆收储积极性逐年提增,全市秸秆离田收储能力逐年提升。

2.收储企业。着力打造秸秆收储利用队伍,扩增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有秸秆综合利用主体80家,引进、扶持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灌云)有限公司、连云港协鑫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康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秸秆生物质加工利用企业13家,拥有大中型打捆机76台,小型打捆机113台,共计189台。据统计,全市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39%。

3.土地流转。加大淮沭新河等重要河体沿岸两侧土地流转引导力度,按照整村流转、全盘接收、规模经营的原则,已配合市农发集团夏季流转土地3万多亩,实施连片经营,秸秆整体打包离田,打造沿河规模经营和秸秆整体离田示范区,防控秸秆还田沤腐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实地调研摸清淮沭新河、鲁兰河、蔷薇河、沂河流域涉农污染实况,在促进河流两侧500米耕地流转的同时,科学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案,动态监控农田回水排口,严控尾水直排河道。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2019年全市畜禽养殖粪污总量达204.94万吨,利用量为190.2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2.84%。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市通过治理检查认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587家,治理率达100%。

1.全市畜牧业发展概况。2019年,全市生猪饲养量307.9万头,出栏230.51万头,存栏77.39万头,其中,母猪10.35万头;羊饲养量57.17万只,出栏32.21万只,存栏25万只;家禽饲养量5020.64万羽,出栏3488.42万羽,存栏1532.22万羽;肉牛饲养量7.55万头,奶牛饲养量0.95万头;全市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23%,奶类总产量3875吨。

2.扶持政策出台情况。市政府印发《连云港市市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财政政策相关指标考核及统筹资金收取返还奖励实施办法(试行)》(连政办发〔2017〕190号),明确市级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财政政策相关指标考核及统筹资金收取返还奖励,推进污染物减量排放,积极实施统筹资金奖励。2018年10月,《连云港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连政办发〔2018〕151号)出台,明确以绿色生产为导向,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市县级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综合采取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信贷担保等方式,加大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市级财政拨付3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专项资金。

3.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赣榆区形成了“1+12+N”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消纳三位一体新模式,生产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4.3万吨,有机肥及沼肥已推广应用20万亩农田耕地和6万亩林果茶基地。东海县充分发挥51000平方米的异位发酵床收处设施、52731立方米田间调节池和5649米管网等治污设施,推进粪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灌南县建设大型沼气工程3处,配套建设12000立方米田间调节池,提增农田消纳粪污能力,打通粪污循环利用“最后一公里”。灌云县创建了多家农牧循环美丽牧场,加快种养无缝对接,打造种养结合蔬菜林果示范基地,典型示范带动正全面铺开。

(三)废旧沼气处置概况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连云港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沼气和秸秆能源化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农村能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检查责任到人,整改落实到户,确保全市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1.政策落实情况。根据省厅《关于转发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关于做好农村沼气和秸秆能源化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苏农科教便〔2020〕12号)文件精神,连云港市部署各县区贯彻落实省厅《省农村能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沼气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相关活动开展,认真做好农村沼气和秸秆能源化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并印发了《连云港市农村沼气工程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立足超前防范,坚持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落实应急资源、建立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科学处置能力。

2.宣传引导情况。4月28日,连云港市召开全市农村能源工作现场会,观摩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及沼气设施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并座谈交流。同时邀请连云港市电视台公共频道《在你身边》栏目记者跟踪采访报道。6月16日,结合2020年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连云港市组织人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并发放宣传单。灌南县、赣榆区针对农村能源安全生产进行了专题培训,其他县区亦结合安全检查,发放各类宣传挂图、宣传手册等资料,做到农村能源安全知识家喻户晓,应知尽知。进一步提高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3.排查摸底情况。组织辖区内各类农村能源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全面开展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拉网式检查排查,包括各类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秸秆集中收储利用场所与秸秆气化集中工程工程等设施,对发现的隐患,按照“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与责任人,立即组织整改落实,并建立整改台账,同时加强跟踪督办,督促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小型沼气工程存量637处,中型沼气工程存量138处,大型沼气工程存量21处;2019年以来新增大中小型沼气工程0处;2019-2020年,达到报废条件的小型沼气工程133处,中型沼气工程8处,大型沼气工程0处;截至目前,在达到报废条件的各类沼气工程中已完成报废处置小型沼气工程77处,中型沼气工程4处。截至2018年底,全市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利用主体存量44处;2019年以来,新增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利用主体1处;2019-2020年,达到报废条件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利用主体6处;截至目前,在达到报废条件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利用主体中已完成报废处置0处。

(四)发展循环农业现状

连云港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构建产业生态化的经济体系为主线,立足本市资源禀赋特点,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努力打造“生态兴业、生态强村、生态富民”的鲜活样板。

1.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情况。建立4个省级“五有五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全市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以上,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79%以上,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方、片)20个以上。

2.农膜回收利用情况。制定《连云港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废旧包装回收防污染、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2019年回收农膜2.79万吨、地膜0.32万吨,回收率分别达94.47%和76.23%。

3.土壤类别划分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连云港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图件编制及相关报告编写,经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评审,连云港市无重污染耕地。下一步做好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管理,确保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采集省控点210份夏季农产品,开展产地环境例行监测工作,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

4.项目申报情况。2018年海州区争取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00万元;2019年灌南县争取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830万元,2020年确定赣榆区大官庄村和东海县北沟村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编写印发《连云港市2019年度省级农业生态与资源利用项目申报指南》,严格申报程序,经镇区初审推荐,市级全面核验,立项14个,已完成项目批复,正在有序实施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秸秆收集存储运输效率不高

从事秸秆收储运生产的市场主体少,收储运体系严重不足,存在“收集难、贮存难、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针对单个农户的秸秆收集,与农户的谈判和协商过程烦琐,且易造成秸秆价格年际波动大;缺乏安全和经济的秸秆贮存场地;秸秆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和秸秆收储机械的购置成本不断增加;收储运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且存在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二)畜禽养殖业主治污意识不强

目前,连云港市小散养殖场基数大,种养结合不紧密,养殖治理任务重。加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消杀条件越发严格,部分养殖业主环保意识不强,资源化利用主动作为不够,自行投入粪污治理资金较少,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提质增效尚需上下联动、协调推进。

(三)秸秆离田利用支持政策不足

秸秆综合离田利用的直接补贴少,用电、用地、运输过路费、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缺失,缺乏秸秆利用的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农民和生产企业积极性。

三、建议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逐步建立县域秸秆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制度,结合已有的相关政策、规划,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土地、税收、电价、收储运补贴、农机补贴等针对性扶持政策并确保长期有效、落地落实。建立秸秆利用企业优惠扶持机制。将秸秆利用列入环保产业,建立融资、税收、用地、政府补贴等方面优惠制度。

(二)完善秸秆收储体系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规范技术流程,保证检查、验收等后续监管程序到位,督查巡查制度健全有效,加强每项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的后续管护和运行,安排技术人员和资金后续支持,让每项工程都能切实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秸秆收储点,完善各项设施设备,保证良好的运营管理,并以市场需求为引导,通过培育专业的秸秆经纪人和秸秆打捆队等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三)强化利用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宣传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共同营造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建设,制定小散养殖户转产转业措施,引导小散养殖业主转移无污染产业。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逐步减少农村散养畜禽养殖数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以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为导向,以还田循环消纳为目标,着力打造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粪污收集县域大循环和区域中循环,通过沼气厌氧发酵和有机肥加工等处理,彻底解决小散场户养殖污染排放问题。